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普信息 > 寒食(寒食习俗:佳节有庆,食禁三日)

寒食(寒食习俗:佳节有庆,食禁三日)

来源:梁希科普网

寒食节又称清明节前一个月的“寒食节”。清明时节,天气回暖,一切复苏,百花争艳。而寒食节则是我们华夏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气,它是清明节的前一天,其纪念意义在于扫墓奠祭祖先、寄托哀思之情、祈福得祥。

寒食节的食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,古人讲究俗:“清明莫作冷食汤,寒食勿论生炙肉。”这说明在古人看来,寒食节是一个有忌讳的节日。在这一天,是不宜煮饭生火的,要吃冷食。因此,寒食节也被称为“冷食节”。

寒食节,原是寒食禁火。在中国古代,飞针走线的姑娘少不了要学缝补技艺,每到寒食将至,为不扰民又能让小姑娘有缝补的机会,“寒食节不添柴火,千里送针线”这句话便广为流传。

所以在寒食最为重要的一笔是不吃热食,也就是所谓的“冷食”元素,大多数地区吃的都是山东的济南水晶饺子,四川的蜀骨头,南京的扬州炒饭等凉菜或者素食等。不过也有一些地方也会有其他的习俗,例如,河南人的一道传统小吃——开封灌汤包等。

寒食节虽然俗称“冷食节”,但在历史长河中总体而言,寒食俗起源于盛唐时期,已经有1500多年的的历史。在这种传承下来的文化中,寒食节的特殊饮食是一个关键部分。因为它象征着一种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对自我限制的自我克制。

如今,随着科技的发展,生活标准日益提高,人们对寒食的庆祝方式和节日习俗都有了很多变化,但庆祝寒食的内核和精神始终不变。

信息搜索
最新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