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科普信息 > 老和尚(【轶事典】井中月 水底老和尚)

老和尚(【轶事典】井中月 水底老和尚)

来源:梁希科普网

古人有云:此身暂借于天地,来世还须归故里。那怕只是短暂的留恋,也必须放手走人。

相传,在古代的江南有一位名叫庄子的老和尚,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他的晚年生活简朴愉悦。居住的地方,是郊外街边一处茅屋。因为他有一种特别的习惯:每天晚上,他总是迈开步子,踏上一段小小的旅行——向一口井走去。刻苦修行的他,是用这种方法祈求更高境界的。

一天,他走到井前,只见井里一轮明月,微波粼粼,嵌在井壁的沟槽中。他因折杈想我达不到,实在太遥远了,脑海里忍不住浮现出一个想法,竟然将自己跳进了井中,心想,若有人明天看起来,只会以为我已经离开人世了。。。

第二天,乡民翘首期待地等待,但老和尚并未像往常那样出现。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时间,一位闯入庙中的农夫,哭着告诉乡民,井里没有水,却浸满了天空的月亮。直到后来有水斗掉进了井里,从这个井里取水的人才发现,井底下竟然躺着老和尚,手里握着掉进井里的水斗,死得十分安详。

后来,为了纪念这位一心向佛的老和尚,乡民在庵前修建了一座亭子,取名“井中月”,并在井底打开了一个洞口,让月光照大殿,以表敬意。

老和尚(【轶事典】井中月 水底老和尚)

不说人话的老和尚

人们常用“和尚”这个词语来形容一个人道德高尚、言行端正,但是,在尘世中也有不少老和尚并不符合这一描述。比如说,有一位老和尚因经商却跑路,还有一位老和尚因打谎报案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。但是,在佛教的教义中,如果你把佛剃度的人称为“和尚”,那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。

佛教的剃度,即入佛门修行,是一个非常慎重的决定。自中国传入佛教以来,剃度(具体而言是剃度成寺、依戒出家)一直是家长送儿子送女儿出家的重要途径。

老和尚(【轶事典】井中月 水底老和尚)

佛家对一切尘世食物和欲望都持反感,更不会从事尘外营利、交易活动。一个真正入佛门修行的人,应该符合四句偈:不偷、不杀、不淫、不妄语。然而,在现实中,有些所谓的“和尚”在形式上是一身袈裟,却在行为上是不符合佛家教义的,他们把自己的头衔当成了一种经商或社交工具。

在佛教的认知中,我们的想法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,所以代表你的言行就是你的人本质。而在现实中,有些所谓的“和尚”却不遵循佛家道义,在他们的行为中,人本貌似被丢到了一旁。可以说,这些“老和尚”们早已和佛门的正统观念背离了。

新加坡绿宝石大厦旁竟有老和尚静坐超觉殿,仅剩中国的菩提比丘

日前,在前往新加坡的路上,有人意外发现了一处佛教胜地,这个宁静的地方是那不勒斯路附近的超觉殿,地点,就在绿宝石大厦旁边。

而惊喜的还不止如此,出人意料的是,这个地方还有一位老和尚日夜静坐于此,宛如活地傳承着佛法,诚惶诚恐地,去到他的身边,给予凝重的礼拜。

老和尚(【轶事典】井中月 水底老和尚)

相较于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,超觉殿悄然屹立于繁华都市之中,是一处宁静恬美之地。
而这位老和尚,却是极少数剩下的中国比丘之一,此次遭遇的偶遇,令人心生感慨,更有身边的伴侣开玩笑说:"他一定是打卡收藏清单上的航班必到之地。"

信息搜索
最新信息